2022-09-12(一)第 126 集、國泰金股價破底,金融股下半年是存股好時機?

2022-09-12(一)第 126 集、國泰金股價破底,金融股下半年是存股好時機?

觀點整理

主持人針對 2022 年金融股的整體狀況與變化,提出了以下觀點:

  • 金融股表現分歧:2022 年金融股的表現差異很大,有些股票股價持續下跌甚至破底,而有些銀行股則保持多頭氛圍,甚至創下歷史新高。

  • 金控股分類:可將金控股分為三類:以壽險為主要收入來源、以證券為主要收入來源、以及以銀行為主要收入來源。

  • 壽險股受創嚴重:以壽險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金控股(如國泰金、富邦金、開發金)因資產減損而受到顯著的衝擊,股價也因此下跌。這些公司的資金多來自於壽險保單,其損益實現會影響財報表現。

    • 這些壽險公司持有大量的股票和債券部位,在今年遇到升息週期和經濟衰退隱憂,導致股債同時下跌,加劇了資產減損。
    • 防疫保單理賠並非主要問題:雖然產險部門的防疫保單理賠金額不斷創新高,但對於以壽險為主要營收的金控股而言,其產險部門的營收佔比很小,因此資產減損的主要原因並非防疫保單理賠。
    • 淨值比低於警戒線:部分壽險公司的淨值比已低於 3% 的警戒線,需要進行財務結構的優化。
    • 中長期投資點浮現:目前壽險股的股價已來到中長期投資點的水位,尤其當本淨比在 0.5 倍到 0.8 倍之間時,是適合佈局的時機。
  • 銀行股表現相對穩健:銀行股的股價和收入表現相對較好,主要受惠於升息帶來的利差擴大。

    • 股息可能縮水:雖然銀行股的營收表現不錯,但若以金控股整體實質營收來計算,明年的股息可能只有今年的一半。
    • 部分銀行股表現突出:如永豐金等民營銀行股,因利差擴大和內部財務優化,營收表現亮眼。
    • 銀行股目前不宜大舉買入:儘管銀行股表現相對穩定,但目前股價已偏高,不建議大舉買入,但仍可定期定額投資。
  • 證券股受成交量縮影響:證券股(如元大金)因成交量縮減而受到影響,營收也明顯衰退。

    • 股價疲軟:證券股的股價疲軟,但利空已逐漸釋出,股價也已做均值回歸。
    • 低基期水位:若股價能回到 0.8 倍的本淨比,將是難得一見的低基期水位。
  • 整體股息衰退:金控股整體股息衰退幅度可能接近一半,主要是因為國泰金和富邦金等壽險股權重較高,其配息減少會影響整體金控股的股息。

  • 投資建議

    • 留意壽險和證券股:相較於銀行股,壽險和證券股在目前價位更值得留意. 這些股票的股價回檔,反而提供了更便宜的成本價位。
    • 挑選大型全職金融股:在挑選標的上,建議選擇價格乖離極低的大型全職金融股。
    • 適度資金配置:可預留部分資金,等待股價跌至更低點時再行投入。
    • 銀行股可定期定額:銀行股可持續定期定額投資,但不宜大舉買入。
  • 本淨比評價:建議在評估金融股時,應以個股自身的歷史本淨比來做比較,而非不同類型的金融股之間橫向比較。

總結來說,2022 年金融股表現分歧,壽險股受創最深,但同時也浮現中長期投資機會;銀行股表現穩健,但目前股價偏高;證券股受成交量縮影響,但也有機會出現低基期水位。投資人應根據自身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,謹慎選擇投資標的。
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