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25(一)第 119 集、金融股壽險淨值大減,最壞時間過去了嗎?
觀點整理
- 金融股下跌原因:
- 壽險股(如國泰金、富邦金、開發金)的下跌是主要原因,這些公司的跌幅約兩成。
- 證券股(如元大金)也受到賣壓,但跌幅較輕。
- 銀行股(如玉山金、華南金、兆豐金)受到的衝擊較小,跌幅在 10% 以內。
- 人壽業持有龐大資產,因股市和債市的下跌,導致資產大幅減值。
- 金融股賣壓的三個階段:
- 第一階段:2020 年第三季,因低利差導致系統性調節。
- 第二階段:2021 年初,台積電股價飆升,而金融股未受刺激,加上央行限縮房貸。
- 第三階段:2022 年第二季開始,金融股全面回跌,跌幅甚至超越大盤。
- 金融股漲勢的三個階段:
- 第一波:漲壽險,因資產價格推高。
- 第二波:漲證券,因資產價格推高後,投資人急於交易。
- 第三波:漲放貸,因景氣好轉,利差擴大。
- 金融股的下跌順序:
- 先跌壽險股,後跌證券股,最後跌放貸股。
- 殖利率:
- 壽險股和證券股的殖利率顯著抬升。
- 部分金融股殖利率超過 5%。
- 放貸股的殖利率則在 4% 到 5% 之間。
- 股價淨值比:
- 富邦金和國泰金的股價淨值比已低於過去 10 年的平均值。
- 元大金的股價淨值比也低於過去 10 年的平均值。
- 玉山金和兆豐金的股價淨值比仍高於過去 10 年的平均值。
- 壽險股的風險:
- 與資產價格高度連動,股市下跌會直接影響其股價。
- 需注意資產減值是否會影響資本適足率和淨值比。
- 防疫險理賠雖造成損失,但主要營收仍來自資產增值。
- 新興市場公債的持有比例也是風險之一。
- 證券股的風險:
- 受市場交易情緒影響,交易量減少會影響營收。
- 台股成交量難有大幅改變,因此需中長期看待。
- 放貸股的風險:
- 利差擴大雖有利,但最終取決於景氣走向。
- 目前基期較高,有補跌風險。
- 對於投資的建議:
- 壽險股需小心股市和債市下跌,但已反映大部分跌幅。
- 證券股相對看好,因成交量已達低點。
- 放貸股基期較高,需謹慎。
- 應買入利空消息已出現的股票,而非利空未爆彈的股票。
- 其他觀點:
- 加息是金融股的短線題材,不宜視為加息概念股,應視為景氣循環類股。
- 南山人壽的虧損主要來自於潤泰集團的高槓桿操作,而非南山本身的問題。
- 部分壽險公司的淨值比已低於 3% 的警戒線,可能面臨金管會的監管。
- 新興市場債券的價格可能持續下跌,需多加留意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