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1-13(三)第 69 集、橋水基金的聖經《Principle》,達里歐是如何做決策的?

2021-01-13(三)第 69 集、橋水基金的聖經《Principle》,達里歐是如何做決策的?

觀點整理

  • 《Principle 原則》不算是投資書籍,比較像是一本成功學的工具書
  • 反感一般的成功學書籍,認為其給人空洞的想像,卻沒有具體實踐的方法。
  • 雖然本書被歸類為成功學,但至少有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。
  • 本書分為三個章節:自傳、生活原則、工作原則。
  • 前半部為作者達里歐的自傳,回顧他如何創辦橋水基金,以及早年的失敗和奮鬥。
  • 後半部是關於面對投資環境、人生階段、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行動指南。
  • 達里歐在書中提到了 1982 年他一次非常失敗的投資案例
  • 1980 年代,美國股市呈現大牛市,但拉丁美洲爆發債務危機。
  • 達里歐當時認為美國銀行向拉丁美洲貸款太多,導致債務危機。
  • 1982 年 8 月,墨西哥財政部長告知無力償還 800 億美元的債務。
  • 達里歐因此做空美股,但美國聯準會降息,導致他幾乎破產。
  • 達里歐從這次失敗中體悟到,不尊重市場規律會導致失敗
  • 他認為投資市場的結果不是隨機的,而是有規律的。
  • 所有事件,包括幸運和倒霉的,都像一台規律運轉的機器。
  • 歷史事件會重複發生,只是週期長短不同。
  • 這與《快思慢想》中提到的「君子回歸」概念類似。
  • 人們容易將先後關係理解成因果關係,但這在邏輯上不一定成立。
  • 「回歸均值」是指當一個人的表現高於或低於平均值時,下次的表現會回歸到平均值。
  • 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是因果關係,而只是回歸均值
  • 達里歐認為,透過觀察和反思,可以了解事物運作的原則。
  • 缺乏處理事情的原則,是導致人們面對挫折感到不知所措的原因
  • 建立一套自己的原則資料庫,可以幫助冷靜分析和解決問題。
  • 景氣也是一種回歸均值的現象。
  • 人們試圖控制經濟和股市,但最終都會回到原點。
  • 投資的本質是做決策,而好的決策能力能夠帶來成功。
  • 本書探討了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。
  • 個人決策方面,重點是如何處理訊息,並降低情緒對決策的影響。
  • 處理訊息的兩個重點是:大致略估,不求精確;捕捉重要關係,並合成情境
  • 過於追求精確會成為決策的障礙。
  • 系統性思考是理解世界運作規則的基礎,然後再用樂高式的方式去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。
  • 不需精通所有金融產品,只要理解其關係,並選擇所需加強
  • 捕捉重要關係,並且合成情境,需要了解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。
  • 統計學上稱為「一直變異與序列問題」,要判斷原因和結果之間是否真的有關。
  • 群體決策方面,橋水使用「加權決策」制度。
  • 加權決策是讓獨立思考的人互相不同意,並以信賴加權的方式進行表決
  • 追求極端真理和極端透明的公司文化。
  • 信賴加權是指,可信賴的人的意見分量比較重。
  • 橋水透過會議錄影分析和內部APP互相評分來決定員工的信賴度。
  • 這套系統有助於監控員工近況。
  • 橋水的制度適合投資公司,因為其最大的業務就是決策。
  • 這套系統需要高度的公司文化,例如沒有官僚、沒有裙帶關係、不怕得罪人。
  • 達里歐真正想推廣的是極端真相和極端透明的公司文化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