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9-23(三)第 52 集、我 45 歲學存股,股利年領 200 萬

2020-09-23(三)第 52 集、我 45 歲學存股,股利年領 200 萬

觀點整理

主持人游庭皓的觀點:

  • 節目介紹與來賓: 節目邀請謝老師來分享他的存股哲學。節目主要目的是幫謝老師宣傳他的新書,並探討他 20 年來的存股經歷。
  • 提問與引導: 主持人向謝老師提出許多關於他存股歷程的問題,包括 為何 45 歲才開始存股如何進行長期投資如何挑選股票,以及 如何判斷賣出時機
  • 對存股概念的看法: 主持人提到 20 年前 存股概念並不盛行,並點出現在許多人會用 ETF 來進行存股。
  • 對高配息 ETF 的看法: 主持人提到市面上有些 高配息 ETF 可能配息來源是來自本金。
  • 對年輕人的建議: 主持人認為,年輕人要從 小額開始存股,並 長期累積
  • 對當前股市的看法: 主持人認為現在 股市基期偏高,並詢問謝老師是否仍適合存股。
  • 總結: 主持人認為謝老師的投資哲學隨時都在變,並將這本書視為 存股人的自傳

來賓謝士英的觀點:

  • 開始存股的時間點: 謝老師 45 歲 才開始學習存股。他提到如果早知道存股的好處,根本不用等到 45 歲。
  • 早期沒有投入的原因: 謝老師提到,過去因為 利率高,大家習慣把錢存定存。此外,他當時在美國讀書,沒有參與到 70 年代的股票狂漲。
  • 開始存股的契機: 謝老師看到 父親在股市浮沉,加上讀了 《富爸爸窮爸爸》 這本書,開始了解投資股票。
  • 投資理念:
    • 謝老師遵循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原則,選擇 好公司,買入 好價格,並 長期持有
    • 他認為 選到好公司,用時間等待,就能得到豐厚利潤。
    • 不天天看盤,而是用 傻瓜投資法
  • 選股方式:
    • 好公司 的定義是 每年賺錢並配發股息 的公司,最好是 產業龍頭股
    • 他特別注重公司過去 10 年的 配息是否穩定
    • 他認為 配息EPS總營收 更重要,因為他的目的是要 領股息
    • 他將股票視為 存在公司的定存,目的是 領取股息
    • 他只投資 自己了解的公司,因為他認為 不了解就不應該投資
  • 賣出時機: * 謝老師認為 存股不代表要存一輩子,當 基本面不好 時就應該賣出。 * 股票變貴 時可以賣出。他以 股息殖利率 作為判斷標準,當股息殖利率低於一定標準時,代表股票過貴。 * 有更好的選擇 時也可以賣出。他提到,如果發現其他股票的股息殖利率更好,就可以賣掉原有的股票,轉而買進更好的。
  • 對中鋼和鴻基的看法: 謝老師承認他持有中鋼和鴻基,儘管它們的 基本面不如以往。但他會 持續觀察 這些公司的表現,並考慮是否 轉換到其他更好的股票
  • 如何克服股市修正: 謝老師認為選到 好公司,就不需要太擔心股市修正。
  • 投資報酬: 謝老師的投資報酬每年約 5% 成長。他的股息收入從每年 20 萬、30 萬 成長到 200 萬
  • 股息再投入: 他強調要將 股息再投入,才能達到 複利效果
  • 對 ETF 的看法:
    • 謝老師過去因為沒有 ETF 才買個股。
    • 他認為如果從 0050 的 50 家公司中找到 5 到 10 家好公司,就 不需要平均持有 50 家
    • 他認為現在 ETF 的價格可能過高
    • 他對於一些 每月固定配息 的 ETF 抱持懷疑,因為配息來源可能來自 本金
  • 對年輕人的建議:
    • 謝老師建議年輕人將 存股當作儲蓄,每月存小錢,長期累積也能有不錯的成績。
    • 他認為 存股的動詞是「存」而不是「炒」
    • 他認為 買零股 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。
  • 對當前股市的看法:
    • 謝老師認為現在的 股市不算高,因為要考慮到當時 一萬點時的股票數量 和現在的不同。
    • 他認為 要篩選出合理價位,並 被低估的股票
    • 他建議 不要追逐新聞炒作,而是 專注於好公司
    • 他認為 股災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但要 辨認出好公司

總結

謝老師的存股哲學強調 長期投資、價值投資、選擇好公司、重視股息,並將存股視為一種 儲蓄方式。他認為 不要盲目跟風,而要 專注於自己了解的公司
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