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9-16(三)第 51 集、如何切入美股,找尋高速成長股、及穩健收息股?

2020-09-16(三)第 51 集、如何切入美股,找尋高速成長股、及穩健收息股?

觀點整理

主持人觀點:

  • 節目介紹與來賓: 節目「財經號角」會邀請來賓進行財經分析解讀。這次邀請到的是對美股有深入研究的「缺席觀點」創辦人 Jenny。
  • 節目重點: 本次節目主要探討美股,不涉及台股。討論重點包括美股的修正格局、各項指標、操作問題等。
  • 對當前股市的看法: 主持人認為,美股在疫情後主要由科技股拉抬,出現修正屬正常現象。此外,美股上漲幅度與實體經濟復甦情況有落差。
  • 提問與引導: 主持人向 Jenny 提出關於 修正盤勢 的看法,如是否為單純修正或已見頂;並探討 利多訊息 如何影響美股拉抬。也詢問了關於 操作策略,例如停損、加倉時機。
  • 交易策略: 主持人提到自己早上直播講的內容,判別市場是否往多頭方向邁進,基本上就是 頭頭高、底底高
  • 對不同投資者的建議: 主持人認為,對於 長期投資者 應關注公司本質及發展前景,而非僅追求配息;並點出 存股族 可能偏好有穩定現金流的股票。
  • 手續費與券商: 主持人提到美股手續費相對台股較低,並詢問關於不同券商的差異,例如 IB富偉託 等。
  • 匯率風險: 主持人點出匯率風險,並認為可透過 分批換匯,或在美元升值時再換回台幣來降低風險。
  • ETF 投資: 主持人認為, ETF 適合沒有時間研究的投資人,並提到像是 VOO, QQQ, SPY 等 ETF。
  • 價值投資: 主持人提出 倖存者偏差 的觀點,並詢問來賓對於 價值成長股 的看法。

來賓 Jenny 觀點:

  • 對修正格局的看法: Jenny 認為目前美股處於修正格局,短期內會比較 保守。她透過 形態判斷,發現股價已跌破短期趨勢線。
  • 催化劑與利多: Jenny 認為需要有新的催化劑,例如 Apple 發表會聯準會利率決議 等,才能推升股市。她也提到 美國總統大選 是很大的不確定因素,可能導致市場保持保守。
  • 經濟與股市: 她認為經濟趨緩是回歸正常值的現象,並提出 L 型 經濟復甦的觀點。
  • 操作策略:
    • Jenny 在 1 月已做停損,並在 Facebook 上分享對帳單。
    • 她偏好在 確認趨勢反轉後 才開始加碼,並參考 前一波低點 作為支撐或壓力。
    • 她屬於 右側交易者,等待低點過後再佈局。
    • 在股票創新高後,若出現 假突破,會考慮減碼。
    • 她不猜測市場,而是等待訊號出現才行動。
    • 她認為 停損 非常重要,並設定在 10% 以內。
  • 選股邏輯:
    • Jenny 認為買入 高速發展產業 最重要,並關注產業領導公司。
    • 基本面 是前提,技術面 是輔助,用於決定是否買入。
    • 如果基本面與技術面衝突,會選擇 保守,寧願少賺也不要虧錢。
    • 她會根據股票的 個性與特性 來做資產配置,避免用成熟股期待高速成長股的報酬。
    • 她目前的持股部位中,穩健成長股 的比例較高,並開始配置 之前跌比較多的股票,例如餐飲股、生技股。
  • 對美股的看法: 她認為美股整體水位仍然偏高,並建議在 拉回至季線或年線 時,再考慮長期投資,例如 Apple
  • 長期投資: 她認為 長期投資是一種結果,而不是買進股票的動機。買入的價位很重要,應該在成本較低時買入。
  • 合理價格判斷:
    • 對於 現金流穩定 的公司,可用現金流量折現或本益比來判斷。
    • 對於 高速成長股,則搭配 形態 判斷,跌破支撐時再投入。
  • 政治因素: 她認為政治消息太難捉摸,不應直接影響投資決策,應專注於 個股的產業面和基本面
  • 手續費與券商: 她提到, IB 適合操作多種商品, TD Ameritrade 則適合買股票和 ETF, 富偉託 以股數計算手續費。
  • 匯率風險: Jenny 認為匯率風險難以避免,可透過 長期投資 來分散風險。
  • ETF 投資: 她建議新手投資人先從 大盤 ETF 開始,不要追高漲多的個股。並看好 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 的 ETF,如 XLVXBI
  • 價值投資: 她認為 價值股 仍需看產業是否成長。應思考現在有什麼東西可以複製 巴菲特 的模式,而不是侷限於特定公司。她認為價值投資可分為 資產價值未來成長性 兩種。
  • 系統性風險: 她強調 停損 的重要性,並將停損點設在 10% 以內。並提到大盤的 ETF 不需盯盤,可追求長期穩定的報酬。

總結 總而言之,主持人與來賓都強調投資決策應綜合考量基本面、技術面和總體經濟環境,並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投資目標制定策略。
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