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6-02(二)第 44 集、防疫新行情之五窮六絕
觀點整理
主持人觀點:
- 電子業有「五窮六絕」的說法,意指每年五月、六月是電子業的淡季。
- 2023 年因為疫情影響,供應鏈和需求都有變化,因此「五窮」可能不成立。
- 疫情影響下,遠端工作需求增加,帶動電腦相關產品需求。
- 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,因人們財務狀況受疫情影響,需求可能較為保守。
- 台灣的供應鏈體系有時不只做單一產品,因此要從產業漲跌幅分辨個股是否上漲,需看其主要營收來源。
- 除了電子業,也應關注生技、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。
- 提醒大家,現階段行情急漲急跌,建議持股比例不要太高,約五成到七成較為安全。
- 認為許多分析師過於樂觀,提醒大家對後市抱持較保守的態度。
- 鼓勵觀眾訂閱、按讚、分享頻道,並隨時來詢問來賓。
來賓龍哥(蘇建豐)觀點:
- 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災難,影響供需兩端。
- 疫情影響下,在家辦公需求增加,電腦相關產品如筆電 (NB)、螢幕、主機、網路等需求上升。
- 筆電需求在疫情前已大幅下降,但疫情導致遠端需求增加,讓筆電需求有極端湧入。
- 消費端產品如手機,因疫情造成人們財務壓力,換機意願降低,需求較為保守。
- 看好疫情後第一波上漲的會是筆電相關產品,其次是伺服器,最後才是手機。
- 投資選股要更精準,不要選兩個產業都有生產的公司,要挑選應用層面較廣的。
- 不看好毛利率較低的代工廠,較看好主機板、顯示卡等NB內部零件。
- 伺服器需求也會慢慢增加,其中廣達在伺服器毛利率較高。
- 生技產業中的消毒殺菌產品如UVC LED,因應疫情需求,未來也有發展潛力。
- IC 設計產業受惠於華為禁令,台廠的受惠程度可能較高,如聯發科、瑞昱等供應中國大陸手機晶片的廠商。
-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重點在產業自動化,可降低人力需求,是未來趨勢。
- 「五窮六絕」的說法,部分原因是因大股東報稅賣股,但今年疫情影響,報稅可遞延,可能打破魔咒。
- 建議持股比例維持五成到七成,不要過高。
- 認為今年整體行情是延後,原先第三季的旺季可能延後到第四季,提醒投資人可多加關注。
- 提供個人 Telegram 和 Line 帳號,歡迎觀眾隨時詢問。
其他重點:
- 節目中提到,2023 年三、四月台股曾大跌三千點,但之後又拉回兩千多點。
- 由於疫情,廠商訂單遞延,報稅也可遞延,這導致傳統的五窮六絕現象可能會延後發生。
- 認為即使各國解封、經濟逐漸恢復,因先前裁員的影響,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仍需一段時間恢復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