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4-07(二)第 39 集、疫情升溫、航空股暴跌,你敢抄底嗎?
觀點整理
- 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: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,全球航空業受到重挫。各國的旅遊限制和禁令導致國際航班停飛,乘客數量銳減,航空業需求大幅萎縮。全球各大航空類股也因此急挫探底。
- 例如,波音股價從 350 塊跌到 100 塊,跌幅達七成。
- 國外兩大航空公司波音和空客的整體跌幅達到六成以上,是美國大盤指數跌幅的兩倍多。
- 台灣的華航總跌幅為 23%,長榮航空則為 28%。
- 航空股的補漲空間: 從技術面來看,疫情結束後,航空股的補漲空間可能較大。由於航空業屬於特殊產業,不太可能發生個股倒閉的風險。
- 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: 僅僅從技術面判斷抄底時機是不夠的。需要更具體的基本面數據來判斷跌幅是否純粹因疫情影響。如果航空業本身獲利不佳,即使疫情好轉,股價表現也不會太好,長期投資效益可能不大。
- 台灣航空業的獲利狀況: 台灣的華航和長榮航空,即使是具有高度獨佔性,過去十年中仍有數年獲利衰退。長榮航空的每股盈餘(EPS)從 2010 年的 4 塊降至 2011 年的 0.06 塊,獲利表現大幅衰退。
- 航空業的特性:
- 航空業需要投入極高的資本,並取得特許經營權,具有很高的進入門檻。
- 然而,許多航空公司的毛利極低,獲利不穩定。
- 許多航空公司因為近年沒有發放股息,所以沒有現金股利數據。
- 油價的影響: 航空業與油價高度相關。 2011 年至 2014 年間,油價大幅滑落,嚴重衝擊了與油價高度連動的產業,包括航空業。華航的股價走勢與油價走勢高度相似。
- 航空業的其他風險:
- 航空業的維護成本高,更換舊飛機的成本可能高於購買新飛機。
- 如果企業的利潤必須用於資本投入,則實際上利潤並非真的很高。
- 航空業服務同質性高,只能拼價格,且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培訓員工,還可能面臨意外或罷工風險。
- 投資建議:
- 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,航空股不一定是好的投資標的。
- 與其投資航空股,不如從台塑四寶入手,以投資原油現貨。
- 如果看好航空業的反彈空間,可以參考國外大型航空公司的股票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