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1-12(二)第 20 集、景氣高點過後,我們的經濟會陷入衰退嗎?
觀點整理
軟著陸的定義:軟著陸指的是當經濟達到高點後,並非直接進入大衰退,而是呈現週期性的趨緩。這類似於太空船降落,在觸地前逐漸減速。
聯準會的預防性降息:
- 為了避免經濟大幅衰退,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今年 8 月至 10 月間連續降息三次,共降了三碼。
- 降息代表降低利率,等於變相貨幣寬鬆來刺激經濟。
- 這種做法是為了在經濟趨緩、即將進入衰退時刺激經濟,目標是讓經濟軟著陸,避免大幅衰退。
與 1995 年的比較:
- 1995 年,聯準會主席格林斯潘也曾面臨經濟成長趨緩的現象,當時他連續做了三次預防性降息,成功讓美國經濟軟著陸。
- 1994 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高達 4% 以上,1995 年趨緩至 2.7%,但在預防性降息後,1996 年經濟成長率回升至 3.7%,之後三年持續高漲。
- 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與 1995 年相似,2018 年經濟成長率約為 3.5%,今年已衰退至 2%。鮑爾也採取了三次預防性降息。
當前經濟的有利因素:
- 近期中美貿易衝突有望傳出好消息。
- 美國企業財報、10 月份新增就業人口以及第三季成長率都優於市場預期。
- 這些跡象顯示,預防性降息的效果可能已經顯現,股市也創下歷史新高。
當前經濟與 1995 年的差異:
- 從上次金融風暴後(2009 年至 2019 年),美國的漲幅是 2.2 倍,而格林斯潘時期(1990 年代至 1996 年)為 0.93 倍。
- 當時的經濟成長率普遍在 4% 上下,現在只有 3% 左右,資產泡沫化程度較現在低。
潛在的風險與挑戰:
- 即使 1995 年成功軟著陸,五年後網路泡沫還是來了。
- 鮑爾面臨的問題是降息的「子彈」有限,當前利率水準僅剩 1.75%,相較於格林斯潘 1998 年第二次降息時的 5.5% 左右低得多。
- 若未來經濟大衰退,聯準會可能沒有足夠的「子彈」來應對。
總結:
- 中期而言,根據歷史經驗和國際局勢的趨勢,經濟可能呈現軟著陸,不至於陷入大幅衰退。
- 但長期而言,資產泡沫破裂是遲早會發生的,到時的「子彈」可能不夠用,造成的衰退可能會更加劇烈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