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1-05(二)第 19 集、我們是如何解讀一則財經信息!
觀點整理
檢視財經資訊的三個重點:
- 簡化影響因素:將新聞對投資市場的影響簡化,找出影響投資市場的因子,並判斷該則訊息佔的比例。例如,GDP 成長率只是影響股市的其中一個因素,還需要考慮美股、政策等其他變數。
- 找出矛盾點:比較這則新聞與過去所知的觀念是否有不同,若有則找出矛盾點並嘗試解答。例如,當看到出口衰退但 GDP 卻成長時,就應該深入探討背後原因。
- 判斷訊息的性質:釐清該則訊息是在反映股價,還是在預測股價。大部分訊息都在解釋股價為何到現在的位置,而非預測未來股價。
GDP 的解讀:
- GDP 的組成:GDP 成長取決於消費、投資、政府支出、出口減進口。
- GDP 成長的假象:第三季 GDP 成長率上修,並非經濟真的好轉,而是因為進口衰退幅度大,抵銷了出口、消費和投資的負面影響。
- 進口是出口的領先指標:進口衰退可能反映未來出口動能不足。
- 主計處的觀點:主計處認為進口下滑是因廠商調整兩岸分工,改由國內產能支應,但主持人對此觀點持保留態度。
財經新聞的盲點:
- 邏輯推導不宜過遠:邏輯推導過程不應拉太遠,否則會納入過多變數。
- 不只看表面:不能只看懂大部分資訊,要清楚了解每則訊息背後的意義。
- 深入了解計算模式:要了解財經訊息的原始意義與計算模式,才能判斷其真實含義。
如何應對財經資訊:
- 對照不同新聞:發現矛盾時,應將不同新聞對照,找出不合邏輯之處。
- 尋求意見:可上網問其他人的意見,或直接詢問主持人。
- 訓練財經直覺:透過每天收聽財經新聞,訓練自己對財經資訊的直覺。
舉例說明:
- 網友提問:有網友提問,主計處公布第三季 GDP 成長率上調,是否代表經濟強勁,股市會上漲。
- 降息訊號:降息訊號釋出通常有利於股市,但因為市場已提前反應,因此當真的降息時,股市可能不會有太大波動。
總結:要客觀檢視財經資訊,不能只看表面,要深入了解訊息背後的含義和計算方式。同時,也要注意訊息是在反映股價,還是在預測股價。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