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0-29(二)第 18 集、我們存的 ETF 有可能引發泡沫嗎?

2019-10-29(二)第 18 集、我們存的 ETF 有可能引發泡沫嗎?

觀點整理

  • ETF 和指數型基金的興起:近年來,ETF 和指數型基金成為大眾喜愛的投資產品,特別是存股族。這些基金的規模從 2009 年的 97 億美元成長到目前的 3.8 兆美元。

  • 泡沫化的擔憂:有網友提出疑問,這些指數型基金或 ETF 是否可能產生泡沫化,甚至導致金融風暴。麥可貝瑞等專家指出,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和 ETF 已佔股票市場一半的市值。若股市下跌,這些基金被迫賣出,可能引發市場恐慌和新一波的金融危機。

  • 資產泡沫形成的過程:以手錶為例,說明資產泡沫的形成過程:價格不斷被高估,大量投資人買進,最終因價格過高而無人接手,導致泡沫破裂,引發金融危機。

  • ETF 是否會重蹈覆轍:ETF 近十年上漲明顯,資金流入顯著,如台灣的 0050、0056 等熱門 ETF。全球前五大 ETF 管理的資金總額高達 7,611 億美元,其中多數追蹤 S&P 500 和 NASDAQ 等市場指數。這些投資商品在 10 年內成長了 4 倍,從 9,000 億美元到 3.8 兆美元。

  • 歷史借鏡:為了判斷 ETF 是否過熱,回顧兩次大型泡沫事件:

    • 1969 年的蘭徹谷泡沫:1949 年後,全球經濟開啟 20 年的多頭市場,道瓊指數上漲 476%。當時的「漂亮 50 」大型成長股,如同美國版的 0050,在 20 年內成長了 9 倍,但隨後在 1970 年至 1974 年間泡沫破裂。這些熱門股下跌慘重,例如全錄下跌 71%,拍立得下跌 86%。
    • 2000 年的科技股泡沫:1980 年至 2000 年,那斯達克指數上漲了 13.3 倍,共同基金管理的規模成長了 10 倍。2000 年初,美國科技股佔總市值 21.2%,平均股價淨值比達 14 倍。2000 年至 2002 年間,那斯達克 100 指數崩跌 80%。
  • ETF 現狀:自 2009 年推出以來,ETF 規模從 9,000 億美元成長到 3.8 兆美元。多數資金流入大型股,導致指數持續創新高,且大型股的市值逐漸膨脹。例如,S&P 前五大公司市值佔整體 16%,過去 10 年上漲了 10 倍,而 S&P 指數僅上漲 2.5 倍。

  • 結論:根據目前的數據,ETF 被動投資產品確實存在泡沫。但從歷史週期來看,目前僅過了 10 年,且全球資金仍寬鬆,尚不用過度擔心。

  • 泡沫破裂的應對:即便泡沫破裂,ETF 頂多是價格大幅下跌,不會退市。定期定額策略仍然有效。此外,當大型股泡沫破裂時,小型股的表現通常會較好。例如,1968 年至 1982 年,S&P 報酬率為零,但小型股卻上漲了 66%;2000 年至 2008 年,S&P 花了 8 年才收復失土,而小型股羅素 2000 卻上漲了 61%。

  • 投資建議:當景氣反轉,大型股泡沫化時,可將資金轉移至低本益比、淨值比低的價值型小型股,以平衡投資風險。

最後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