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7-09(二)第 1 集、投資為什麼老失敗?問題可能出在你的童年!
觀點整理
- 投資風險與報酬成正比:報酬越高,風險也越大。因此,在建議投資時,應該從個人願意承受的風險程度來判斷適合的投資屬性。
- 投資偏好分為保守型和投機型:
- 保守型投資者 偏好定存、儲蓄險、定存股等不易虧損的投資。
- 投機型投資者 則偏好當沖、期貨、權證等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。主持人自認為屬於投機型人格。
- 年輕世代多為保守型投資者:許多來諮詢投資的人都傾向於保守型投資。
- 年少記憶影響投資偏好:年輕時的經濟環境和投資市場印象會影響日後的投資偏好。90 後的年輕世代因為成長過程中較少經歷經濟繁榮,多傾向於保守型投資。
- 美國 80 年代的例子:
- 雖然 1980 年代美國股市表現良好,但家庭投資在股票上的比例卻下降。
- 這主要是因為 1970 年代美國經濟不景氣,當時的年輕世代對投資產生了負面印象。
- 這導致許多中產階級錯失了後來的牛市。
- 不要被投資偏好限制:不應該因為個人的投資偏好而選擇投資產品。
- 投資應根據景氣循環:
- 應在相對低點買入,在相對高點賣出。
- 了解景氣上行和下行的投資產品。
- 不同景氣週期有不同投資標的: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時,也有適合的投資標的。例如,1970 年代美國股市表現不佳,但黃金表現出色。
- 黃金與美元呈現負相關:當美元走弱時,黃金通常會走強,反之亦然. 因為當美元貶值時,人們會需要黃金避險。
- 1970 年代黃金價格大漲:從每盎司 40 美元左右漲到 450 美元。
- 拋開投資偏好,根據客觀資料選擇:只要能區分景氣週期,並根據歷史資料選擇合適的標的,就能找到最佳的投資方案。
最後更新於